医方古典医籍精选导读(读经典 做临床系列),PDF电子书下载

作者: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 著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页数:260
ISBN:9787521448948
电子书大小:236MB [高清扫描版PDF格式]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读经典,做临床系列”丛书之一。中医经典作为中医理论的根基,熟读经典并勤于临床实践是提升中医临床人才基础与能力的关键。本丛书依据中医古籍类别进行分类,精选古籍原文,并提供导读,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中医基本和核心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对经典的研习水平,学会将古代经验应用于现代临床实践。书中特别精选了中医医方古籍内容,附有经典导读部分,使读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特定医方古籍,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书适合中医临床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中医经典被视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熟读经典与勤于临床实践对于中医临床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读经典做临床系列》丛书根据中医古籍类别分类,精选古籍原文并加以导读,以帮助读者掌握中医基本和核心的理论与方法,提升对经典的研习水平,学会将古人经验应用于现代临床实践。医方指中医方剂或方书,“方剂”中的“方”指医方;“剂”即调剂,指药物配伍而成的药方。中国古代很早便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学会将多种药物配合煎煮成汤液,形成最早的方剂。
《黄帝内经》虽仅载13首方,但详细论述了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组成结构、药物配伍规律及服药禁忌,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收载283首医方,涉及汤、丸、散等剂型。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是我国现存较早且实用价值较高的方书,共八卷,涵盖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症。此书在医学和药学上成就显著,特别是考虑到下层群众经济负担,力求处方简易实效和药物大众化,因此被历代医家重视,广泛引用。
书中记载的许多医理、医方至今仍有实用价值,收录了大量验、便、廉的有效方剂,并首次提出成品药的概念,主张将药物加工成一定剂型以备急用,不仅是一部临床实用的方书,也是研究中国医药学史的珍贵文献。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5300首方;王焘的《外台秘要》载6000多首方。宋代政府组织编写的《太平圣惠方》载16834首方;《圣济总录》载2万余首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297首方,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成药典。南宋时期私人撰写的方书增多,如严用和的《济生方》、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苏轼与沈括的《苏沈良方》等。
其中,《普济本事方》和《苏沈良方》尤为知名。《普济本事方》内容详实,实用价值高,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吴仪洛的《成方切用》、徐灵胎的《兰台轨范》等书均辑录其内容。
《苏沈良方》由沈括的《良方》和苏轼的《苏学士方》合编而成,除选辑临床各科验方外,还讨论医理、本草、针灸、养生及炼丹等内容,近似医学随笔体裁,广泛论述医学各方面问题。各种疾病多附验案,对本草性味、采集、配伍、剂型的论述精辟,治疗方药多经作者耳闻目睹后所辑,简便易行而可靠,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金元时期的刘、张、朱、李四大家对方剂运用有所创新和发展。1949年后,对古代方书和民间秘方进行了大量发掘整理,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古方新用和创制新方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本书精选《肘后备急方》《普济本事方》《苏沈良方》三部医方经典著作原文,并加以导读,对方剂研究及临证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编者
2024年9月
作者简介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经相关部门批准并由卫生部登记,属于一级社团组织。
该协会以推动民族卫生事业发展、弘扬传统民族医药文化及促进民族医药事业进步为核心目标。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同样获得卫生部批准并注册,作为专业培训机构,隶属于协会且接受其直接管理。
培训部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与专家团队,通过现场和远程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疗卫生行业的培训工作。完善的专家团队为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培训部通过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综合调研,精心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与教程,并编写了专业的培训书籍。
此外,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培训部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并授予多个学科的医学继续教育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