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作者:李超先 李世芬 著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页数:206
ISBN:9787112301720
电子书大小:211MB [高清扫描版PDF格式]
内容简介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物质体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建筑运动之后,建筑学界对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传承与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诸如文脉主义、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学和批判性地域主义等理论体系。
然而,在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建筑文化表达失衡及文化生态失调的现象,同时,建筑学界在文化表达方法的研究上也存在不足。在新时代“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生态学专注于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文化生态学则借鉴了生态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专门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受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启发,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方法,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问题。针对城市建筑文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本书融合了生态学、文化生态学和设计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学科交叉的方法,将生态学概念与原理应用于建筑文化研究中,采用原型提取、图解分析、分类归纳等手段,推导出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性表达方法,旨在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转换、模式提取和方法推演。首先,进行文献综述,论证研究的可行性与破解思路,并解析建构建筑文化的生态要素与表达路径;其次,解析相关建筑案例的文化生态适应模式及手法;最后,提出建筑文化的生态性传承策略,并推演建筑文化的生态性表达方法,形成系统化的方法体系。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内容的论述,本书提出了以下三个创新点:
其一,基于文化生态理论转换,提取建筑文化的生态要素(详见第3章)。本书突破传统建筑文化及其表达方法的研究,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独特视角,运用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生态学中的原理、概念来解析建筑文化,进而转换为建筑文化的生态要素,包括:建筑文化生态因子、建筑文化生态位、建筑文化限制因子、建筑文化生态型、建筑文化的生态进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建筑文化的生态性表达路径,为后续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二,系统归纳、推演出建筑文化的生态性表达方法,并归类出对应文化原型的九种建筑设计手法(详见第6章)。基于建筑文化的生态要素、表达路径建构,以及生态模式等前期结论,推演建筑文化的生态性表达之程式化设计方法,形成文化分析、选择、提取、表达四步生态性设计法。此外,将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中的不同进化模式转换应用到建筑文化中,提出“显性”“隐性”原型及其处理手法,针对“显性”文化原型(即形式原型、材质原型、空间原型),解析归类出简式进化、复式进化、趋同进化、趋异进化、镶嵌进化、特式进化等六种建筑设计手法;针对“隐性”文化原型(即观念原型、历史原型),解析归类出实体化、空间化、抽象化等三种建筑设计手法。
其三,基于文化生态型案例解析出建筑文化的生态适应模式,形成案例库(详见第4章以及附录)。根据前文建筑文化的生态要素解析,筛选出70个文化生态型建筑案例,解析每个案例的具体适应因素与方法,并整理归类,总结出三大类、九小类建筑文化的生态适应模式。根据第6章中的建筑文化的生态性表达方法推演,依次从建筑文化生态位、建筑文化限制因子、文化生态原型、生态性表达四个步骤,详细解析了文化生态型建筑案例的生成过程,并形成了附录中的案例分析库。
本书以文化生态理念为视角,针对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问题,提出了系统化、生态性、程式化的观念与方法。在观念层面上,强调学科交叉和文化生态理念。在方法层面上,一是提出建筑的生态性表达方法,包括文化分析、选择、提取、表达四个步骤;二是给出九种针对不同文化原型的建筑处理手法。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在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生态性表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