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 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PDF下载

作者:马嘉鸿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页数:408
ISBN:9787559873163
电子书大小:208MB [高清扫描版PDF格式]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领袖罗莎·卢森堡,深入探讨了她参与的三场关键理论论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杰出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卢森堡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这三场论争分别涉及德国资本主义的新趋势与社会民主党的新任务、德国群众罢工的领导权及储备金问题、以及俄国革命的道路与策略。这些论争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德国革命失败和俄国革命成功原因的对比分析,本书关注相关人物的思想与其所处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重新评估卢森堡的思想遗产及其理论价值。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于俄属波兰扎莫希奇的一个犹太木材商人家庭。她在巴黎公社爆发同年出生,并于15岁中学毕业后加入俄国和波兰的地下组织,投身革命活动。27岁时,她迁居柏林,开始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工作,并展开了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1910年,卢森堡就政党罢工的方式问题与党内正统派考茨基展开激烈辩论。1917年俄国革命的爆发不仅增强了她对世界革命的信心,也激化了她与列宁在党务组织原则等问题上的分歧。为此,卢森堡坚持阐述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意涵,并与列宁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这三次理论论争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其具体内容和时代背景的分析收录于《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中。这些讨论为后续学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传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仍具重要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
马嘉鸿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得国际政治专业学士学位,并在该校取得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的博士学位。此外,他还完成了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国际社会史研究所(IISH)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担任讲师。
其研究领域聚焦于社会主义思想史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嘉鸿已在《哲学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读书》《文化纵横》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二十篇中、英、德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