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PDF电子书下载,179MB,网盘资源

作者:(美)帕特里克·博尔顿,黄海洲 著 余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页数:324
ISBN:9787521767056
电子书大小:179MB [高清扫描版PDF格式]
内容简介
在探讨货币的本质时,本书超越了传统货币的三大职能,深入分析了货币与国家融资及主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以及中央银行运作之间的复杂关系。传统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胀始终表现为货币现象,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实践及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对此提出了挑战。
著名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博尔顿和黄海洲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通过公司金融理论重构货币经济学,构建了国家资本结构的概念,将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央行发行货币类似于公司发行股票,若增发货币未能支持高质量增长,则可能引发通胀;反之,若货币增发不足,高质量增长难以获得足够融资,经济增速将放缓,甚至停滞或通缩。
本书提出的“货币是国家的股权”这一观点,不仅修正了货币主义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缺陷,还为货币理论、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提供了一个基于公司金融的新微观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国家发展与货币供应的关系,创新性地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最优策略,探讨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并研究了最优货币供给、最优外汇储备管理、最优货币区设计、全球货币体系重构及数字货币等前沿课题。此外,该书还运用新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美国、欧元区、瑞士、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政策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兼顾理论、政策与实践,旨在诠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如通胀、货币与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了理解金融与货币现象本质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投资者厘清货币发行与物价及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新框架基于公司金融理论重构现有的货币理论,将法定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弥补了宏观经济学中关于货币如何进入经济体系的重要空白,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两位作者帕特里克·博尔顿和黄海洲长期从事金融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黄海洲现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对货币政策具有一定影响力。两人合著的文章《国家资本结构》(本书的基础)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欧洲金融学会最佳论文奖。
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人口大逆转》作者查尔斯·古德哈特以及伦敦商学院教授海伦娜·雷伊高度推荐此书,认为其在货币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者简介
书名:《货币的本质》
帕特里克·博尔顿,现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及拉扎德气候中心高级顾问。其学术背景深厚,曾担任美国金融学会主席与计量经济学会会士。代表作包括《契约理论》。
黄海洲,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金融学教授,并且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此前,他曾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其著作有《全球金融体系:危机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