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研究,汪亚琴,PDF电子书网盘下载

作者:汪亚琴 著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页数:345
ISBN:9787307246157
电子书大小:247MB [高清扫描版PDF格式]
内容简介
在绪论部分,本文回顾了聂华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其研究的拓展空间,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史料构建与比较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阐述了五个方面的尝试及其学术意义:理论框架的建立、概念的梳理、聂华苓研究的推进、史料的挖掘以及文学文化传播。
在第一章中,通过叙述聂华苓的文学旅程,展现了她的人生轨迹。该章对聂华苓的生平进行了历史性回顾,作为后续章节分析的基础和背景介绍。第一节详细梳理了聂华苓自1925年以来的经历,描述了她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再到美国的空间迁移过程,以及从失根到无根再到寻根的心理转变。
第二章探讨了聂华苓作品中的历史感及其多元书写。本章与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主要分析聂华苓小说如何在主题上体现“历史感”。聂华苓的小说涵盖了婚恋、漂泊、女性命运和小人物刻画等主题,其中漂泊主题贯穿其创作生涯。她的作品描绘了历史动荡中的流浪者悲歌,反映了女性在历史困境中的命运抉择,展现了个人历史经验中的婚恋想象,并揭示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
第三章聚焦于聂华苓小说的审美内涵,探讨其艺术自觉性。通过对意象、语言和时空叙事策略的分析,展示了聂华苓小说的艺术成就。她巧妙运用意象隐喻深意,以核心意象点染主旨,体现了在意象选择上的独特审美感受力;聂华苓擅长使用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叙述语言与意境协调,生活化的语言融入审美化表达,展现了她在语言推敲上的艺术功底;她以“大陆—台湾—美国”的时空流转经历,通过时空叙事策略再现历史,彰显了其处理宏大时空跨度的创作智慧。
第四章分析聂华苓创作的精神资源,包括家庭环境的影响、“五四”文学传统对其风格和思想的关系,以及西方现代技巧在小说艺术层面的借鉴。
第五章总结了聂华苓在历史困境中的文学坚守,强调了她对“写真实”的追求、对“人”的关注以及对“艺术性”的执着。
第六章探讨了聂华苓作为“文学活动家”的贡献,概括了其文学史意义及对中国与世界文学文化传播的影响。聂华苓不仅是海外华文作家中的代表性人物,还身兼作家、编辑和文学组织主持人的三重身份,在创作和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她主持的《自由中国》文艺栏净化了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与保罗·安格尔共同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创的“中国周末”文会则开创了中国文学内外交流的新模式。
在结语部分,本文总结全文内容,指出了文本分析和总结性观点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聂华苓研究在史料发掘和文学活动研究方面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书名:《聂华苓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研究》
汪亚琴,1992年出生于安徽宣城,博士毕业于湖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任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并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评论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在201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游学,2019年作为访问学者参与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在内的多个项目,总计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