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PDF下载

作者:[美]萨拉·法默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页数:288
ISBN:9787559874597
电子书大小:192MB [高清扫描版PDF格式]
内容简介
在二战后的法国,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扩展以及经济迅猛发展对农村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环境造成了深刻影响,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当时,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纷纷预言“农村已死”“农民已死”。然而,本书指出,在同一时期,农民们积极适应现代化变革,“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观”反而深深吸引了法国人的想象力,“法式乡村风格”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面对城市人口过剩、都市生活的不如意以及工作带来的异化感,人们逐渐将目光重新投向农村,根据自身需求赋予农村生活新的象征性和物质性价值,以寻求一种“现代化的解毒剂”。这种转变使农村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定位。农村社会并未因农民数量减少而消亡;相反,城乡关系的不断重塑赋予了法国农村新的活力,并为法国现代化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当焦虑成为时代的基调时,人们开始美化农村和田园生活。农村居民纷纷迁往城市,而城市居民则涌向农村寻求放松。尽管农民被迫另谋生路,“农民”形象却成为文化偶像和广告商的宠儿。农村不仅承载着现代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也孕育着全新的希望。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教授萨拉·法默通过此书挑战了“乡村衰落论”,剖析了现代农村的真实活力所在。她指出,当前大众对农村的认知存在两极分化:一方认为“农村已死”,另一方则强调农村代表淳朴、诗意的生活。然而,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是对当代农村的误读。前者忽视了农民对现代化的积极回应,后者则基于城乡二元论的刻板印象。
为了展现当代世界的城乡关系,作者以20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农村热”为案例,揭示了在法国高速现代化过程中,“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观”确实牢牢抓住了法国人的想象力。法国农村正是借此机会,再次焕发活力,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位置。
传统的农村研究通常聚焦于农村社会自身的经济和组织结构,而本书作者萨拉·法默则将重点放在农村与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农村”不再是静止、孤立的存在,而是充满动态变化。作者详细解构了现代人对“农村”形象的各种建构,展示了政府、民众、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政客、商人和知识分子如何根据各自需求塑造“农村”的形象和含义。
对农村的种种塑造源于现代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我们感受到时代和经济的进步,但进步同样带来个人困扰。当我们在合租房里蜗居,在拥挤的地铁上竭力呼吸,“想象另一种更好的生活”自然成了城市病的解药。只要相信还有其他选择,哪怕是望梅止渴,我们也会获得继续生活的勇气。唯有正视这些想象背后的根源,才能真正治愈时代病灶。这也正是本书的最大意义:农村不仅是现代人短暂喘息的空间,它还赋予我们重新思考个人与时代、传统与未来关系的机会,激发质疑、挑战和改变的决心。
作者简介
书名:《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作者简介:萨拉·法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系,专注于现代法国史、20世纪欧洲史及社会文化史的研究。
译者简介:叶藏,图书编辑及自由译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翻译《再造乡土》《发明国际秩序》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