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新模式:中国现代化之路,PDF电子书下载

作者:[比]巴得胜 著 著 董晓萍 译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4-11-01
页数:175
ISBN:9787100245074
电子书大小:216MB [高清扫描版PDF格式]
内容简介
该书为当代欧洲汉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性著作。
书中作者融合了哲学、海外汉学、科技史学及跨文化研究等多学科视角,对中国学术进行了独到的剖析。
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肯定,深入探讨了中欧社会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差异。
重新解读了儒家思想中诸如“天下”、“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等古老概念的历史意义、现实影响及未来潜力。
书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独立自主发展路径以及对外开放策略进行了全面评价,并从理念、精神与实践等多个层面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和解的可能性。
全书内容深刻,表达简明扼要,案例丰富多样,为跨文化研究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吸引全球各地汉学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跨文化研究中的陌生感体验。>本书基于这一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自我认知与外部认知的过程,勾勒出欧洲相关的思想史和知识史脉络,探究19至20世纪欧洲对中国的态度与看法。
作者以中欧文化差异与和解为核心,讨论了全球史视野下跨文化研究模式的演变,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
作者简介
巴得胜(Bart Dessein),比利时知名汉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任根特大学哲学语言学院院长及东亚与南亚语言文化研究部中文教授。
其学术生涯专注于中国学研究,积极促进中比两国学术文化交流。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先秦哲学、艺术传统、唐宋文明、儒学经典以及中印佛典交流等多元领域。巴得胜在荷兰莱顿、美国纽约、英国牛津、法国巴黎等地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并荣获比利时王室颁发的最高公民荣誉奖——利奥波德勋章。
董晓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青海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她在学术界贡献卓著,主要著作包括《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化》《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跨文化民间文艺学》《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间叙事学》《跨文化技术民俗学》等。此外,她还主编了《钟敬文全集》(全16卷30册),并在中、英、法、日文期刊上发表了近500篇论文。